100%

全晉文卷一百十七

烏程嚴可均校輯

葛洪二

抱朴子內篇(案。內篇 見存二十卷。不錄。錄其佚文。)

葛仙翁為丹書符。投江中。順流而下。次投一符。逆流而上。次又投一符。不上不下。停住。而水中向二符。皆還就之。(舊寫本北堂書鈔一百三。)

魏武帝以左慈為妖妄。欲殺之。使軍人收之。慈故欲見而不去。欲拷之。而獄中有七慈。形狀如一。不知何者為真。以白武帝。帝使人盡殺之。須臾六慈盡化為札。而一慈徑出。走赴羊群。(舊寫本北堂書鈔一百四札篇。又御覽六百六。)

魏武收左慈。慈走入市。吏傳言慈一目眇。葛巾單衣。于是一市皆然也。(御覽七百四十。)

全晉文卷一百十七 葛洪 一

城陽 儉。少時行獵。墮空冢中。飢餓見冢先行有大龜。數數迴轉。所向無常。張口吞氣。或俛或仰。儉亦素聞龜能導引。乃試隨龜所為。遂不復飢。百餘日頗苦極。後人有偶窺冢中。見儉而出之。後竟能咽氣斷穀。魏王召(御覽作拘。又作棄。)置土室中閉試之。一年不食。顏色悅澤。氣力自若。(蓺文類聚七十七。御覽七百二十。又九百三十一。)

吳世有姚光者。有火術。吳主躬臨試之。積荻數千束。光坐其上。又以數千束荻累之。因猛風燔之火盡。謂光當己化為煙燼。而光恬然端坐灰中。振衣而起。把一卷書。吳主取而視之。不能解也。(蓺文類聚八十。又八十二。御覽八百七十一。又一千。)

薺麥大蒜。仲夏而枯。(蓺文類聚八十二。御覽九百八十。)

李南乘赤馬行。道逢他人乘白馬者。白馬先鳴。赤馬應之。南謂從者曰。彼白馬言。汝今當見一黃馬左目盲者。是吾子。可令使駛。行相及也。從者不信。須臾行二里。果逢所乘黃馬而左目盲。南之赤馬先鳴。而盲馬應之。問其子。(疑作人。)果向白馬子也。(蓺文類聚九十三。御覽八百九十七。)

案使者甘崇所奏西域事云。外國方士能神祝者。臨淵禹步吹氣。龍即浮出。其初出乃長十數丈。于是方士更一吹之。一吹則龍輒一縮。至長數寸。方士乃掇取著壺中。壺中或有四五龍。以少水養之。以疏物塞壺口。國常患旱災。于是方士聞餘國有少雨屢旱處。輒賚龍往賣之。一龍真金數十斥。舉國會斂以顧之。直畢乃發壺。出一龍著淵[淵中之中當作潭]中之中。因復禹步吹之。一吹一長。輒長數十丈。須臾而雲雨四集矣。(蓺文類聚九十六。御覽十一。七百三十六。九百二十九。)

若士所食。必此草也。又海中有蛤蜊螺蚌之類。未加煮炙。凡人所不能噉。況君子與若士乎。(蓺文類聚九十七。御覽九百四十二。)

青雲芝。生于名山之陰。大青石閒。青蓋三重。上有雲氣覆之。昧辛甘。以陰乾食之。令人壽千歲不老。能乘雲通天見鬼神。(蓺文類聚九十八。 案。此以下十九條。疑仙藥篇佚文。)

全晉文卷一百十七 葛洪 二

黃龍芝。生于神山之中。狀如黃龍。味辛甘。以四時採。陰乾治。日食一合。壽萬年。令人光澤。(同上。)

金蘭芝。生于名山之陰。金石之間。上有水蓋。莖出。(疑作赤。)入秋旬求之。飲其中水。壽千歲。耳目聰明。(同上。)

蒼山岑石之中。赤雲芝。狀如人豎。豎如連鼓。其色如澤。以夏採之。陰乾食之。令人乘雲能上天。觀見八極。通見神明。延壽萬年。(同上。)

丹芝。生于名山之陰。崑崙之山。太谷源泉。金石之中。(同上。)

火芝。常以夏採之。葉上赤。下莖青。赤松子服之。常在西王母前。隨風上下。往來東西。(同上。)

人芝。生名山之陰。青蓋白莖。治乾。食日半合。則使人壽。入水可久也。(同上。)

月精芝。秋生山陽石上。莖青上赤。味辛苦。盛以銅物。十月食之。壽萬歲。(同上。)

黑芝。生于山之陰。大谷中。白蓋赤莖。味甘秋採之。陰乾。日食令人身輕齒堅。與天地無極。(同上。)

火芝。(案。上已有火芝。疑有一誤。)生于名山陽。其色黃澤。大如車蓋。(同上。)

金芝。生于金石之中。青蓋莖。味甘辛。以秋取。陰乾治食。令人身有光。壽萬歲。(同上。)

萬年芝。令人不老。延壽九千。(同上。)

夜光芝。出于名山之陰。大谷源泉中金石閒。上有浮雲翔。其上有五色。有目如兩日。(同上。)

白雲芝。生于名山之陰白石上。有白雲覆之。白蓋二重。味辛甘。小苦。以秋採之。陰乾治食。日一合。不中風雷。令人色光澤也。(同上。)

雲母芝。生于名山之陰。青蓋赤莖。味甘。以季秋竹刀採之。陰乾治食。使人身光。壽千萬歲。醮以牛脯。(同上。)

全晉文卷一百十七 葛洪 三

葉[葉當作華]芝生于名山之陽。及出央山大谷源泉水中。赤蓋白莖。上有兩葉三實。(同上。)

鬼芝。青蓋長莖。陰乾屑之。日食五合。所見神明。令人長生。(同上。)

有自然之龍。有蛇蝎化成之龍。(初學記三十。白孔六帖九十五。御覽九百二十九。)

田地既有自然之 。而有荇莖芩根土龍之屬化為 。(御覽九百三十七。又一千引 根化為蘚。當即此。)

龜蛇潛蟄則食氣。夏恣口而甚瘦。冬穴蟄而大肥。(初學記三十。 案。對俗篇云。龍蛇。蛟螭。狙 鼉蠡。皆能竟冬不食。不食之時。乃服于食時也。語意同而文。全異此當是伕文。)

黃帝醫經有蝦蟆圖。 月生始二日。蝦蟆始生。人亦不可針灸其處。(御覽四。)

厤陽有彭祖仙室。請雨必得。(御覽十一。)

左元放言。金華山可以合神丹。免五兵洪水之害。(御覽四十七。)

崑崙及蓬萊。其上鳥獸。飲玉井[井下脫泉字]。皆長生不死也。(御覽七十。)

上古無謚。始于周家耳。黃帝謚蓋後。人追為之謚。取其法[法當作治]世時行跡而已。非黃帝群臣之作也。俗人通自不信仙。寍肯追以仙謚黃帝乎。(御覽五百六十二。)

吳景帝時。戍將于江陵(又作廣陵)掘冢。取板治城。後發一大冢。內有重閤石扉。皆樞轉開 。四周徼道通事。(當作車。)且廣高可乘馬。又鑄銅為人數十枚。(又作數十頭。)長五尺。皆大冠衣。執劍。列侍靈坐。皆刻銅人背後石壁。言殿中將[將下脫軍字]。或言侍郎。似王公冢也。破其棺。棺中有人。 毛班白鮮明。面體如生人。棺中有雲母。厚尺許。白玉璧三十雙。以藉身。(又作尸)兵人舉出死人以倚冢壁。一玉長一尺。形似冬瓜。從死人懷中出墮地。兩耳及鼻孔中。皆有黃金。大如棗許。此等[等當作則骨骸三字]有假物而不朽之效也。(御覽五百五十八。八百五。八百六。八百八。八百十。又八百十三。)

專心憑師。依法行道。濟身度世。利在永亨。事師盡敬。得道為期。承閒候色也。不盡力明師道。有罪不可除也。學道得明師事之。害亂不得發也。(御覽六百五十九。)

全晉文卷一百十七 葛洪 四

道林子有五種尸解符。今太玄陰生符。及是一病解者。(御覽六百六十四。)薛振字季和。燕代人。周武王時。學道于鍾山北河。經七試而不過者。由淫泆鄙滯。敗其試耳。(御覽六百六十六。)

郭文舉。河內軹縣人。入陸渾山學道。獨能無情。意不生也。(同上。)

范零子少好仙道。如此積年。後遇司馬季主。季主同入常山。積七年。入石室[石室下脫北東角有石五字]。(當有脫。)瓮季主出行。懇戒之曰。慎勿開。零子忽發視之。季主還。乃遣歸。後復召至。使守一銅匱。又戒勿發。零子復發之。季主乃遣之。遂不得道。(同上。)

馮良者。南陽人。少作縣吏。年三十。為尉佐史。迎督郵。自恥無志。乃毀車殺牛。裂敗衣尋[尋當作幘]。去從師受詩傅禮易。復學道術占候。遊十五年乃還。州郡禮辟不就。詔特舉賢良高第。平[平當作半]道委(此句有脫誤。)還家。年六十七。棄世東度入山。在鹿跡洞中。(同上。)

安丘望之字仲都。京兆長陵人也。修尚黃老。漢成帝從[從當作重]。(疑作重或此下有脫)其道德。常宗師之。愈自損退。成帝詣之。若值望之章醮。則待事畢然後往。老子章句有安丘之學。望之忽病篤。弟子公沙都與[與當作奧]于庭樹下。望之曉然病有痊。時冬月。鼻聞李香。開目則見雙赤李著枯枝。望之仰手承李。自墜掌中。因食李。所苦盡除。身輕目明。遂去莫知何在也。(同上。)

家有三皇圖。必先齊戒百日。乃君至[君至當作召致](此句疑有脫誤。)天地五嶽社稷之神。后聖君命清虛小有真人撰集上仙真籙。總名為上清(一本作真。)正法。以慴萬邪。百年再授于人。須齋戒方得。(御覽六百六十七。 案。此條齋戒方得下。復引三元品經。靈寶赤書太素玉籙經云云。疑非抱朴子文。未敢錄之。)

李阿者。行道逢奔車。阿兩腳中車。腳即折。弟子古強。(一作古弼。誤神仙傳作古強。袪惑篇亦有其人)見之驚怖。阿須臾取斷腳。相續如故也。(御覽七百三十六。 案。此條疑是道意篇佚文。)

葛仙公每飲酒醉。常入門前陂中。竟日乃出。會從吳主到荊州。還大風。仙公船沒。吳主謂其已死。須臾從水上來。衣履不溼。而有酒色。云昨為伍子胥召。設酒不能便歸。以淹留也。(御覽八百四十五。 案。首三語與釋滯篇異。非即彼文也。神仙傳載船沒事。亦與此文異。)

全晉文卷一百十七 葛洪 五

軫星逐鬼張星拘魂。東井還魂也。(御覽八百八十六。)

伍被記八公造淮南王安。初為老公。不見通。須臾皆成少年。(御覽八百八十八。)

韓子治以地黃甘草哺五十歲老馬。以生三駒。又百三十歲乃死。(御覽八百九十七。)

南方水牛。無冬夏常臥水中。(御覽八百九十九。)

以鸛血塗金丹一丸。內衣中。以指物。隨口變化。(御覽九百二十五。)

胡麻好者一夕[夕當作石]。蒸之如炊。須曝乾復蒸。細篩白蜜和丸如雞子大。日二枚。一年。顏色美。身體滑二年。白髮黑三年。齒落更生。四年。入水不濡。五年。入火不燋。六年。走及奔馬。或蜜水和作餅如糖狀。炙食一餅。(御覽九百八十九。)

中經曰。鉤吻狼毒。太陰之精氣。主殺。故入口令人死。(御覽九百九十。)

抱朴子外篇(案。今外篇五十卷見存。不錄。錄其佚文。)

備闕

識珍者必拾濁。水之明珠。賞氣者必採(意林作將。)穢藪之芳蕙。(意林。初學記二十七。御覽八百三。又白孔六帖七。引上一句。 案。意林在備闕後。知是備闕佚句也。)

篇名闕

狐白不可以當暑。龍艘不可以乘陸。(意林。又御覽六百九十四。引上一句。 案。自此以下數十事。意林並在刺驕後重言前。)

軍術(篇名見北堂書鈔一百二十。蓺文類聚九十。文選江淹詣建平王書注。御覽七十四。三百四十。又九百十四。)

大將民之司命。社稷存亡。于是乎在。(蓺文類聚五十九。御覽二百七十三。)

大將者。凜凜乎若負重而履薄冰。戰戰若登朽木以臨萬仞也。(北堂書鈔一百十五。)

全晉文卷一百十七 葛洪 六

夫良將。剛則法天。可望而不可干。柔則象淵。可觀而不可入。去如收電。可見而不可追。住(御覽作立又作留。)如丘山。可瞻而不可動。(意林。御覽二。又十三。二百七十三。二百七十五。)

兵家以計為主。以力為末。(書鈔一百十五。)

昔魯連射書以下聊城。是分毫之力。過百萬之眾也。(書鈔一百三。)

韓信傳檄而定千里。是以尺素之功。勝于雲梯之械也。(書鈔一百十五。)

雞有專棲之雄。雉有擅澤之鷸。蟻有兼弱之智。蜂有攻寡(御覽一作收窠)之計。人相役御。亦猶是耳。(蓺文類聚九十七。御覽九百十七。九百四十七。)

羊群犬聚。轉攻略地。而所向無堅敵。所摧無堅壘。皆望景如狼駭。承響而鹿走。柯折葉落。本根亦仆。嬰城者雲徹。帶邑者席卷。猛乎黃帝五行之陣。嚴乎孫吳率然之眾也。(書鈔一百十七。又十三引嬰城者二句。)

武王將興天給之旗。(書鈔一百二十。)

春以長矛在前。夏以大戟在前。秋以弓弩在前。冬以刀盾在前。此行軍四時應天法也。(意林。又御覽三百四十八引秋以弓弩一句。)

軍之所以欲乘山依谷。視生處高也。(書鈔一百十三。 案。生字當有誤。)

淮南王所著兵書。皆魁岡之陣。風氣之占。及軍中之變象徵祥觸物之候。知敵盛衰。俟時而動之術。知行止之不測。天心之去就。使進則百勝。退則安全也。(書鈔一百十三引兩條。)

承陰陽以并勢。協五行之自然。從計約以奮擊。常背孤而攻虛。則黃帝、呂尚、范螽、伍員、魏武帝所據同也。(書鈔一百十八。)

太公云。從孤擊虛。萬人無餘。一女子當百丈夫。(意林。)

大將軍當明案九宮。視年在宮。當就三居五。五為死。三為生。能知三五。橫行天下。(文選江文通詣建平王上書注。)

昔太安二年。京邑始亂。三國舉兵攻長沙王乂。小民張昌反于荊州奉劉尼為漢主。乃遣石冰擊定揚州。屯于建業。宋道衡說冰。求為丹陽太守。到郡發兵以攻冰。召余為將兵都尉。余年二十一。見軍旅。(此句有脫字。)不得已而就之。宋侯不用吾計數敗。吾令宋侯從月建住華蓋下。遂收合餘燼。從吾計破石冰焉。(御覽三百二十八。)

全晉文卷一百十七 葛洪 七

凡始立軍豎牙。春出城西門。立牙門西向。出時令登明大吉。加東方吉。夏出城北門。立牙門向。出時神后登明大吉。加南方吉。秋出城東門。立牙門東北向。出時令右登明大吉。加西方吉。冬出城南門。立牙門南向。出時令神后登明大吉。加北方吉也。(書鈔一百二十。)

雷。天之鼓也。(初學記一。御覽十三。又白孔六帖二引作雷者天地之鼓。)

用兵之要。雄風為急。扶搖獨鹿之風大起軍中。軍中必有反者。風高者道遠。風下者道近。風鳴葉者賊在十里。鳴條者百里。搖枝者四百里。大枝五百里。仆大木千里。折大木五千里。三日三夕。天下盡風。二日二夕。天下半風。一日一夕。萬里風。(御覽九。又意林引風鳴葉至四百里三句。又書鈔一百五十一引作拔木必千里也。)

金器自鳴。及焦器鳴者。軍疲也。(意林。)

凡戰。觀雲氣如走驚鹿者。敗軍之氣也。(意林。又御覽三百二十八。)

軍始出舉牙立旗。風氣和調。旛動飄飄。終日不息者。其軍有功也。(書鈔一百二十。蓺文類聚六十。御覽三百三十九。)

軍始發。大風甚雨起于後。旌旗前指。金鼓清鳴。則大勝之徵也。若旌旗亂而相繞。逆風雨。敗之象也。軍始出。而旌旗繞竿者。急住。更待善時而出軍。(書鈔一百二十引四條。又一百二十一。御覽十。又三百三十八。三百三十九。三百四十。)

軍始出。雨霑衣裳者。是謂潤兵。其軍有功。雨不足霑衣裳者。是謂泣軍。必敗。(意林。初學記二。御覽十。)

無雲而雨。是謂雨泣。將軍當揚兵講武以應之。大雨。軍中尤甚者。將軍戰必無功也。(御覽十。又八百七十七。開元占經九十二未句作將軍敗死。)

白霧四面圍城。不出百日。大兵必至城下。(書鈔一百五十一。初學記二。御覽十五。開元占經一百一。)

大霧繞軍霧之所住。非常而數。臣下擅行威也。(書鈔一百五十一。又初學記二作霧之所在。其下有塞將軍之令。)

全晉文卷一百十七 葛洪 八

軍上氣黑如樓。將軍移軍必敗。其將勇則氣如火炎。勢如張弩。雲如日月。赤氣繞之。所見之地。大勝不可攻也。(御覽十五。)

太一在玉帳之中。不可攻也。(意林。又御覽九百四十二。)

兵地生蟹者。宜速移軍。(意林。又御覽九百四十二。)

軍中地裂。急徙居。否則軍敗。地震必大戰。或有謀反。(御覽八百八十。開元占經四。)

兔入軍中。當遷徙之。(御覽九百七。)

蚯蚓見軍中尤多者軍罷。天[天當作又]宜備反叛。(御覽九百四十七。)

軍行卒逢飛蜂及蜚蟲。若蜂尤多者。必大戰。驚于藏伏之賊。(御覽九百五十。)

有黑氣如牛馬入其軍者。名天狗下食血。其軍必敗。(開元占經八十六。)

屈虹見城上。其下必大戰流血。屈虹從城外入城中者。三日內城可屠。(開元占經九十八。)

赤虹見城上。其下必大戰流血。(同上。)

白虹見城上。其下必大戰流血。(同上。)

有赤光如火。從天來下入。軍亂將死。(開元占經九十九。)

若濛起圍城。或入于城。則外兵得入。若濛氣從內出。主人出戰。(開元占經一百一。)

有狼孤繞軍而鳴者。軍敗。(開元占經一百十六。)

軍無道。則狼食人。(同上。)

螻蛄見軍中尤多有[有當作者]軍罷。又宜備叛。(開元占經一百二十。)

地生瓦礫。不去有大禍。(御覽七十四。)

眾鳥群飛。徘徊軍上。不過三日。有暴兵至。鳥聚軍中。將軍當賞功增秩。鳥集將軍之旗。將軍增官。鳥集軍中。莫知其名。軍敗。(蓺文類聚九十。御覽九百十四。)

全晉文卷一百十七 葛洪 九

己下篇名並闕

余嘗問嵇君道曰。左太沖張茂先可謂通人乎。君道荅曰。通人者。聖人之次也。其閒無所復容。(意林。)

歐陽生曰。張茂先、潘正叔、潘安仁文遠過二陸。或曰。張潘與二陸為比。不徒步驟之閒也。歐陽曰。二陸文詞源流。不出俗檢。(御覽五百九十九。)

友人騰永叔問曰。嵇君道何如人。余荅曰。一代偉器也。摛亳英觀。難與並驅也。(書鈔一百。)

余問[問當作聞班班當作班固]班班云。呂氏望雲而知高祖所在。天豈獨開呂氏之目。而掩眾人之目邪。(意林。)

閹官無情。不得謂貞。倡獨不飲。不可謂廉。(意林。)

文王食子羹。佯不知非甘也。(意林。)

董仲舒學見 而天才鈍。以蜉蜂是神龍者。非但不識神龍。亦不識蜉蜂。(意林。又御覽九百四十六作謂蜥蜴為神龍者。非但不識神龍。亦不識蜥蜴。)

王仲任撫班固背曰。此兒必為天下知名。(意林。)

王充所作論衡。此方都未有得之者。蔡伯喈嘗到江東見之。嘆為高文。度越諸子。恆愛玩而獨祕之。及還中國。諸儒覺其談論更遠。嫌得異書。搜求其帳中。至隱處。果得論衡。捉取數卷將去。伯喈曰。唯與爾共之。勿廣也。(書鈔九十八。蓺文類聚五十五。御覽六百二。六百十七。六百九十九。)

謝堯卿東南書士(句有脫誤。)說王充。以為一代英偉。漢興以來。未有充比。若所著文。時有小疵。猶鄧林之枯枝。又若滄海之流芥。未易貶者也。(書鈔一百。御覽五百九十九。)

五嶺無冬殞之木。南海晉安有九熟之稻。(意林。初學記二十七。)

案老君玉策記云。松脂入地。千年。變為茯苓。茯苓千年。變為琥珀。琥珀千年。變為石瞻。石膽千年。變為威喜。千歲之狐。豫知將來。千歲之狸。變為好女。千歲之猿。變為老人。(意林引止威喜。御覽八百八十八。 案。此似內篇佚文茯苓威喜與仙藥篇相涉。而意林列此于外篇。姑從之。狐狸等語與對俗。篇相涉。而文全異。)

全晉文卷一百十七 葛洪 十

炙鼓使鳴。絞絃令急。實鼓使速。穿絃早絕。磨刀殺馬。立可驗也。(意林。)燒泥為瓦。燔木為炭。蜂窠為蠟。水沫為浮石。凡此皆去其柔 。變為堅剛。(意林。初學記五。御覽五十一。)

落星岡。謂吳時星落。(意林。)

汲郡冢中竹書。言黃帝既仙去。其臣有左徹者。削木為黃帝之像。帥諸侯朝奉之。故司空張茂先撰博物志。亦云黃帝仙去。其臣思戀罔極。或刻木立像而朝之。或取其衣冠而葬之。或立廟而四時祀之。(意林。御覽七十九。三百九十六。 案。內篇極言與此全異。意林列于外篇。今從之。)

食鵠胎。令人能夜書。(意林。)

英 實天雄鶴腦。服之令人能夜書。(御覽七百四十七。 案。此即上條。未可合并。或有一誤。故分錄之。)

河伯華陰人。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。天帝署作河伯。(意林。)

案九鼎記及青靈經言。人物之死。皆有鬼也。馬鬼常時以晦夜出行。狀如炎火。(御覽八百八十三。)

鵝鬼。吳景帝有疾。召巫覡。帝試之。乃殺鵝。埋于苑中。架小屋。施 帳。以婦人履著其前。巫云。但見一白鵝。不見婦人也。帝乃重之。(意林。)獼猴鬼。余友人騰(意林作膠。)永叔嘗養一大獼猴。以鐵鎖鎖之。著 閒。而犬忽齧殺之。永叔使合鎖埋之。後百許日。有若[若當作見]鬼者。見獼猴走上承塵上。不悟是獼猴鬼也。驚指之曰。獼猴何以被傷流血斷走乎。永叔曰。始乃知獼猴死復有鬼也。(意林。御覽七百一九百十。)

獼猴之鬼。令人病瘧。(御覽七百四十三。)

龜 鼉之鬼。令人病欬。(御覽七百四十三。)

余從祖得道。能分形。座上有一葛公。與人談話。又一葛公。迎來送去(意林。 案。內篇地真有此略同。抱朴意林二書皆 缺不全。因有跳誤耳。今姑錄入外篇。)

全晉文卷一百十七 葛洪 十一

嵇君道曰。吾在洛與二陸雕施如意。兄弟並能觀況身于泥蚌之中。識清意于未□之□。諸談客與二陸言者。辭少理 。言約事舉。莫不豁然。若春日之泮薄冰。秋風之埽枯葉也。(書鈔九十八。)

嵇君道問二陸優劣。抱朴子曰。吾見二陸之文百許卷。似未盡也。朱淮南嘗言二陸重規沓矩。無多少也。一手之中。不無利純。方之他人。若江漢之與潢汙。及其精處妙絕。漢魏之人也。(意林。書鈔一百。御覽六百二。)

嵇君道曰。每讀二陸之文。未嘗不廢書而歎。恐其卷盡也。陸子十篇。(案。隋志道家。梁有陸子十卷。陸雲撰即此。)誠為快書。其辭之富者。雖覃(意林作精。)思不可損也。其理之約者。雖鴻筆不可益也。觀此二人。豈徒儒雅之士。文章之人也。(意林。書鈔一百。御覽六百二。)

陸平原作子書未成。吾門生有在陸君軍中。常在左右。說陸君臨亡曰。窮通時也。遭遇命也。古人貴立言以為不朽。吾所作子書未成。以此為恨耳。余謂仲長統作昌言。未竟而亡。後繆襲撰次之。桓譚新論。未備而終。班固為其成瑟[瑟當作琴]道。今才士何不贊成陸公子書。(御覽六百二。)

抱朴子曰。秦時不覺無鼻之醜。陽翟憎無癭之人。陸君深疾文士放蕩流遁。遂往不為虛誕之言。非不能也。陸君之文。猶玄圃之積玉。無非夜光。吾生之不別陸文。猶侏儒測海。非所長也。郤後數百年。若有幹跡如二陸。猶比肩也。不謂疏矣。(意林。書鈔一百。御覽五百五十九。)

盧生問曰。蔡伯喈張平子才足以著書。正恐言遠旨深。世人不解。故不著也。余難曰。如來言子雲亦不應作太玄經也。瓦觝木杯。比門所饒。金觴玉爵。萬家無也。(御覽六百二。)

孔鄭之門。耳聽口受者。皆已滅絕。唯託竹素者。可為世寶也。(意林。御覽六百二。)

羈鞍仁義。纓鎖禮樂。(意林。)

仲尼經成。紫微降光。(書鈔九十九。)

全晉文卷一百十七 葛洪 十二

汝南郡邵陵王申為郡五官掾。太守盜割官錢。密寄申。太守暴亡。申盡買黃金還太守。汝南欲以列于先賢畫像。抱朴子曰。不宜者也。(書鈔七十七。)

屈原沒汨羅之日。人並命舟楫以迎之。至今以為□渡。或謂之飛鳧。亦(有脫文。)日州將士庶。悉臨觀之。(書鈔一百三十七。)

太極初構。清濁始分。故天先成。而地後定。(初學記。御覽三十六。)

太。精之氣。乘雲也。(書鈔一百五十一。)

翫榮河者。若浮南濱。而涉天漢。(書鈔一百五十。)

宣夜之書亡。而 萌記先師相傳宣夜說云。天穹無質。仰而瞻之。高遠無極。蒼蒼然也。譬旁望遠道。黃山而皆青。俯察千仞之谷而黝黑。天青冥色黑。非有體也。日月星辰浮空中。行止皆須氣焉。故七曜或住或游。逆順伏見無常。進退不同。由無所根繫。故各異也。辰極常居其所。北斗不與眾星西沒焉。七曜皆東行。日日行一度。月日行十三度。遲疾任性。若綴附天體。不得爾也。(書鈔一百四十九。御覽二。)

周髀家云。天圓如張蓋。地方如棋局。天旁轉如推磨而左行。日月右行。隨天左轉。天牽之西沒。譬如蟻行磨石之上。磨左旋而蟻右去。磨疾而蟻遲。故蟻不得不隨磨以左迴焉。(白孔六帖八十四。御覽七百六十二。九百四十七。)

虞洪造穹天論云。天形穹隆。如笠冒地。若謂天北方遠者。是北方星宜細于三方矣。(御覽五百九十五。)

渾天儀注云。天如雞子。地如中黃。孤居于天內。天大而地小。天表裏有水。天地各乘氣而立。載水而行。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。又中分之。則半覆地上。半繞地下。故二十八宿半見半隱。天轉如車轂之運也。諸論天者雖多。然精于陰陽者少。張平子陸公紀之徒。咸以為推步七曜之道。以度厤象昏明之證候。校以四八之氣。攷以晷刻之分。占晷影之往來。求形驗于事情。莫

全晉文卷一百十七 葛洪 十三

密于渾象也。張平子既作銅渾天儀于密室中。以漏水轉之。與天皆合。如符契也。崔子玉為其碑銘曰。數術窮天地。制作侔造化。高才偉蓺。與神合契。蓋由于平子渾儀及地動儀之有驗故也。若天果如渾者。則天之出入。行于水中。為必然矣。故黃帝書曰。天在地外。水在天外。水浮天而載地者也。又易曰。時乘六龍。夫陽爻稱龍。龍者居水之物。以喻天。天陽物也。又出入水中。與龍相似。故比以龍也。聖人仰觀府察。審其如此。故晉卦坤下離上。以證日出于地也。又明夷之卦。離下坤上。以證日入于地也。又需卦乾下坎上。此亦天入水中之象也。天為金。金水相生之物也。天出入水中。當有何損。而謂為不可乎。然則天之出入水中。無復疑矣。又今視諸星出于東者。初但去地少許耳。漸而西行。先徑人上。後遂轉西而下焉。不旁旋也。其先在西之星。亦稍下而沒。無北轉者。日之出入亦然。若謂天如磨右轉者。眾星日月。宜隨天而迴。初在于東。次經于南。次到于西。次及于北。而復還于東。不應橫過去也。今日出于東。冉冉轉上。及其入西。亦復漸漸稍下。都不繞北邊去。了了如此。王生必固謂為不然者。疏矣。今日徑千里。其中足以當小星之數十也。若日以轉遠之故。但當光曜不能復來照及人耳。宜猶望見其體。不應都失其所在也。日光既盛。其體又大于星。今見極北之小星。而不見日之在北者。明其不北行也。若日以轉遠之故。不復可見。其北入之閒。應當稍小。而日方入之時。反乃更大。此非轉遠之徵也。王生以火炬喻日。吾亦將借子之矛。以刺子之瞂焉。把火之人。去人轉遠。其光轉微。而日月自出至入。不漸小也。王生以火喻之。謬矣。又日之入西方。視之稍稍去。初尚有半。如橫破鏡之狀。須臾淪沒矣。若如王生之言。日轉北去者。其北都沒之頃。宜先如豎破鏡之狀。不應如橫破鏡也。如此言之。日入北方。不亦孤孑乎。又月之光微。不及日遠矣。月盛之時。雖有重雲蔽之。不見月體。而夕猶朗然。是月光猶從雲中而照外

全晉文卷一百十七 葛洪 十四

也。日若繞西及北者。其光故應如月在雲中之狀。不得夜便大暗也。又日入則星月出焉。明知天以日月分主晝夜。相代而照也。若日常出者。不應日始入。而星月出也。又案河洛之文。皆云水火者。陰陽之餘氣也。夫言餘氣。則不能生日月可知也。顧當言日精生火者可耳。若水火是日月所生。則亦何得盡如日月之圓乎。今火出于陽燧。陽燧圓而火不圓也。水出于方諸。方諸方而水不方也。又陽燧可以取火于日。而無取日于火之理。此則日精之生火明矣。方諸可以取水于月。而無取月于水之道。此則月精之生水了矣。王生又云。月不圓。望之圓者。遠故望之圓。若審然者。月初生之時。及既虧之後。視之宜如三寸鏡。稍稍轉大。不當如初破鏡。漸漸滿也。(月不圓以下。隋志約文。從初學記御覽改補。)而日食或上或下。從側而起。或如鉤至盡。若遠望見圓。不宜見其殘缺左右所起也。此則渾天之體。信而有徵矣。(隋書天文志上。初學記一。御覽四。又五十八引兩條。又八百六十九引兩條)

全晉文卷未完,尚有下部五十卷未錄。以下采“国学宝典”简体字本

麋氏云:“潮者据朝来也,汐者言夕至也。见潮来去或有早晚,辄言有参差,非也。水从天边来,一月之中,天再东再西,故潮来再大再小也。又夏时日居南宿,阴消阳盛,而天高一万五千里,故夏潮大也。冬时日居北宿,阴盛阳消,而天卑一万五千里,故冬潮小也。春日居东宿,天高一万五千里,故春潮再起也。秋日居西宿,天卑一万五千里,故秋潮渐减也。”(《御览》二十三,又六十八。)

天河从西北极分为两头,至于南极。其一经南斗中过,其一经东井中过。河者天之水也,两河随天而转,入地下过,而与下水相得,又与□水合,三水相荡,而天转排之,故激涌而成潮水。(《御览》八,又六十八。)

月之精生水。是以月盛满,而潮涛大。(《御览》四)

涛水者潮,取物多者其力盛,来远者其势大。今浙水从东,地广道远,乍入狭彪,陵山触岸,从直赴曲,其势不泄,故隆崇涌起而为涛。俗人云:“涛是伍子胥所作。”妾也。子胥始死耳。天地开辟,已有涛水矣。(《御览》六十八)

何以知天上不有甘露之渊,须太平而洒之;地中不有醴泉之源,待有道而涌之邪?(《艺文类聚》九十八)

夏时龙生于太庙之中。(《御览》九百二十九)

夫木行为仁为青,凤头上青,故曰戴仁也;金行为义为白,凤颈白,故曰缨义也;火行为礼为赤,凤背赤,故曰负礼也;水行为智为黑,凤胸黑,故曰向智也;土行为信为黄,凤足下黄,故曰蹈信也。夫麟凤以形状为别,圣人以心神为异。古者太平之世,凤皇常居其国而生乳焉,至夏后始食卵而凤去之,此则凤有种明矣。(《艺文类聚》九十,《御览》九百十五引两条,又九百二十八,《事类赋注》十八。)

《昆仑图》曰:“鸾鸟似凤而白缨,闻乐则蹈节而舞,至则国安宁。”(《艺文类聚》九十九,《初学记》十五,《白孔六帖》九十四,《御览》九百十六。)

白雉自有种,南越尤多,案《地镜图》,今之九德,则古之越裳也。盖白雉之所出,周成王所以为瑞者,贵其所自来之远,明其德化所被之广,非谓此为奇也。(《艺文类聚》九十,《御览》九百十七。案:《诘鲍篇》与此全异,故是佚文。)

《青泠传》云:“辰星水精生玄武,岁星木精生青龙,荧惑火精生朱鸟。”《古今注》所谓赤鸟者,朱鸟也。其所居高远,日中三足乌之精。三足乌何以三足,阳数奇也。以是有虞至孝,三足乌集其庭;曾参锄瓜,三足乌集其冠,孝故也。(《艺文类聚》六,又九百二十,又九百七十八。)

麟,兽之圣也,寿二千岁。(《开元占经》一百十九)

通天犀,角有一白理如纟延者,以盛米,置群鸡中,鸡辄惊,故名曰“骇鸡犀”。得其通天以刻为鱼衔以入水,当为开方三尺所得气息。(同上,当有“应劭云”,或“《风俗通》云”等字。)予祖彬为汲令,以夏至日请主簿杜宣饮酒。北壁上有悬赤弩,照于杯中,形如蛇,宣恶之,及饮得疾。後彬知之,使于宣旧处设酒,于杯中犹见有蛇。因谓宣曰:“此弩影耳。”宣遂意解。(《御览》二十三)

人知药理病,不知学理身。□□□□□□□□平焉故曰物生而蒙,事屯而养,造昧(此语有脱字。)利有攸适,犹金之销钅卢,水之从器也。是以圣人实之于文,铸之于学。夫文学也者,人伦之首,大教之本也。(《御览》六百七,案:此疑《勖学篇》或《尚博篇》佚文。

今头虱著身,皆稍变而白。身虱著头,皆渐化而黑。则玄素果无定质,移易在乎所渐也。(《御览》九百五十一)